全国各地打响“人才争夺战”,多位政协委员表示——

人才“为我所用”比“为我所有”更重要

  □ 本报记者 齐静 赵琳 魏然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人才是实施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稀缺,人才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不少地区无力承担引进人才的巨大成本。面对这种现状,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人才“为我所用”比“为我所有”更重要。
  “包头的稀土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稀土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但稀土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技术研发。2015年,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委员说,随着研发中心快速发展,包头计划将研发中心升格为中科院稀土研究院,而这个研究院会设在北京。
  谈起将研究院设在北京的原因,李秉荣说,科研人才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研发的技术必须为包头所用。“对于人才来说,北上广深科研氛围更好、吸引力更强。如果将研究院设在包头,先不说能不能招来高尖端人才,即使我们重金把他们招来,也不一定能留得住。”
  对于李秉荣的看法,淄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达建文委员表示赞同:“我从事企业科研工作几十年,获得过120多项国家专利。我深知,经济转型升级也好、提质增效也好,最终还是要靠创新,而创新就离不开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政策是关键。“现在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想要引才、聚才、留才,但实际上,‘人才为我所有’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人才为我所用’,让科技创新真正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达建文告诉记者。
  “山东的高铁运输网络布局越来越密,这为我们用好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人才提供了极好的硬件条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委员建议,山东应该以济南为中心,以京津沪宁四市为两翼,争取把京津沪宁的人才和智慧引到山东。“乘坐高铁,上海到济南大约3个半小时,南京到济南大约2个半小时,京津到济南都是1个多小时。这些地方的专家学者,可以实现当天来当天走,我们完全可以加快与这个四个城市的人才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参与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来。”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立即打开 权威 价值 品质 第一时间阅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