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自贸区建设为中非合作增添新动力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 曾爱平
■提要
  7月7日,第12届非盟特别峰会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召开,正式启动实施《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AfCFTA)。这是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而可喜的突破,体现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团结复兴的强烈政治意愿。截至目前,非盟有54个成员国签署了该协定,其中27国经国内法律程序批准了协议实施。非洲自贸区建设将为中非合作增添新动力和开辟新前景。
  统一的非洲大市场即将建成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是非盟《2063年议程》的旗舰项目,体现了当代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泛非主义理想。其目标是建成统一的非洲大市场,涵盖12多亿人口和2.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随着非洲经济和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非洲统一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还会进一步增加,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边疆。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建立自贸区,为未来非洲关税联盟和货币联盟奠定基础,深化非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最终建成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非洲。
  此轮非洲自贸区建设由于非洲国家领导人坚定的政治决心和意志而得到快速推进。在卢旺达总统卡加梅的强力推动下,44个非洲国家于2018年3月21日在基加利举行的非盟特别峰会上签署了《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卢旺达成为首个批准该协定的国家。埃及总统塞西2019年接替卡加梅成为非盟轮值主席后,再接再厉,使协定批准国数量很快超过生效门槛(22个成员国),并如期启动实施。
  《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竞争、知识产权和贸易争端解决等方面。其实施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就货物和服务贸易作出安排,第二阶段是就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争端解决机制作出规定。非洲自贸区建设目前尚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即各缔约国要尽早提交并实施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非盟已批准贸易部长委员会提交的成员国货物关税减让安排模式,同意各国根据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政府财政收入、民生和工业化等因素拟定敏感商品清单和排除贸易自由化的商品清单。目标是在5-10年内,非洲国家逐步实现90%的税号商品实现零关税,畅享自由贸易。
非洲自贸区协定
仍是一个框架协议

  目前,《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的具体内容仍在细化和充实完善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自贸区协定对非洲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很难立即显现。首先,成员国之间仍在就关税减让表、原产地规则和服务贸易等关键内容进行谈判,过程将艰难而漫长。其次,第二阶段有关投资、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议定书尚未制定,其实施还为时尚早。再次,非盟成员国对自贸区建设的承诺力度参差不齐。54个签署国当中,尚有一半国家未予批准。这无疑将影响自贸协定的实施范围和效果。第四,非洲国家之间非关税壁垒众多,如法律和技术标准的差异、边境通关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第五,非洲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各国在自贸区问题上诉求迥异,不排除一些国家消极执行自贸协定。第六,自贸区秘书处将落户加纳,与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相隔两地,将影响决策效率和政策协调。最后,非洲国家单一经济结构难改,贸易对外依附地位长存。非洲经济长期依赖农业和资源出口,制造业和工业化水平低下。这导致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几乎均是欧美和亚洲等域外国家。非洲国家之间经济同质性强、互补性差,这种局面难以立即改变。近年来,非洲内部贸易额还在呈下降趋势。以东非共同体为例,其成员国之间贸易额从2013年的35亿美元降至2017年的24亿美元,降幅达31.4%。
  尽管如此,从长期趋势看,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仍然前景光明。协定生效仅仅是非洲建立全面自贸机制的第一步。正如泛非主义之父、加纳开国总统恩克鲁玛所言,“首先争取建立政治王国,其他一切都将接踵而来”。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遵循同样的道理。非洲首先要搭起自贸区建设的框架,然后才能实现自贸区的愿景,即提升非洲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水平,扩大共同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制造业发展和青年就业,加速非洲经济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
中国在非洲自贸区建设中
可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历来支持泛非主义和非洲联合自强。非洲自贸区建设为中非合作增添新动力和开辟新前景。非洲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和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进一步打通和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物理联结,在铁路、公路、机场、桥梁、能源管线、水电站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作为,帮助非洲破除自贸区建设的重大瓶颈。非洲基础设施赤字仍然较为严重,而中国基建能力独步全球。非洲自贸区基建建设,中国很难缺席。
  此外,中非投融资合作方兴未艾。非洲自贸区建设与中国对非投资可同步推进,形成良性互动。中国将加大对非洲各领域投资力度,积极实行技术转让,帮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增强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深刻融入到非洲自贸区建设进程之中。

立即打开 权威 价值 品质 第一时间阅读大众日报